股票配资杠杆是什么意思 体外诊断上市“魔咒”延续 A股IVD排队企业仅剩3家
发布日期:2024-09-03 21:42 点击次数:66体外诊断上市“魔咒”延续:达科为等待三年终止注册 A股IVD排队企业仅剩3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IVD(体外诊断)企业的资本寒冬仍未过去。
2024年8月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达科为及主承销商主动撤回注册申请文件,IPO上市终止。从 2021 年 9 月29 日获深交所受理至今,历经三年,达科为的IPO之梦终成空。
据不完全统计,达科为是今年终止A 股 IPO进程的第七家IVD企业。在此之前,菲鹏生物、熙华检测、微策生物、基因科技、翌圣生物、爱康生物均已折戟。其中,菲鹏生物、微策生物也是在提交注册的阶段终止了上市进程。
去年全年,已有十家IVD企业因各种原因停下了上市步伐。(详情请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23 年“0”上市!10家企业接连终止 IPO,体外诊断遭遇上市魔咒》)。
从2022年10月康为世纪成功上市之后,在长达22个月的时间里,再无一家IVD企业登陆A股市场。截至目前,A股在审的IVD企业仅剩三家。
达科为终止注册
2022年11月21日,针对有关核酸检测企业科创板、创业板扎堆上市的情况,上交所、深交所同时发声,宛如IVD产业的“一声惊雷”。
沪深交易所明确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将坚守板块定位,严把市场准入关,审慎推进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工作。
而一个月前,达科为刚刚提交注册,其2022 年7月25日通过发审会,2022 年10月14日提交注册。随后的两年时间里,达科为IPO进程肉眼可见的停滞。
公开资料显示,达科为是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和病理诊断领域的专业服务商,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服务领域科研试剂及仪器的代理销售、科研试剂的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诊断领域设备和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20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05亿元、8.37亿元、10.39亿元和5.23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8133.45万元、1.04亿元、1.01亿元和4095.26万元。
其中,2023 年上半年,达科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5%,但净利润下降14.31%。据达科为预测,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的增幅将缩小至4.06%至7.37%,净利润也将继续保持同比下滑,降幅为3%至8.53%。
相比于其他企业如菲鹏生物、微策生物、致善生物等,达科为涉“疫”业务占比较小,这或是其能“坚持最久”的原因。
据招股书,在2020年至2022年间,达科为来自于病毒保存试剂(即与核酸检测相关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60万元、4827.88万元和7809.8万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8.71%、5.78%和7.53%。2023 年,公司已不再生产和销售病毒保存试剂产品。
在被监管层和市场人士视为涉“疫”企业的监管典型后,达科为也曾通过媒体回应称自己“不是核酸概念公司”。
时任达科为副总经理的何俊峰表示,“营收方面,传统业务增长率在30%以上,而核酸相关业务的营收占比只有8%不到,即使取消核酸相关的业务,传统业务增长率也足以支撑总营收的增长”,“利润方面,当前核酸相关业务毛利率已经很低了,这一部分利润对于整体利润并没有太大贡献,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饶是如此,达科为的IPO之路仍以失败告终。
“从达科为的案例来看,监管对于涉疫企业的审核还是非常谨慎的,尤其是在当前 IPO 整体收紧的环境下。并且,这两年,IVD 企业的业绩波动确实比较大,待行业稳定之后,真正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还是会有机会的。”沪上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对记者说道。
曾牵涉对赌
值得一提的是,达科为IPO失败,或给公司实控人带来压力。
据招股书,2020年8月28日,达科为曾进行一轮3000万元的融资——其向贵阳中天、深圳佳汇发行117万股股票,其中,向贵阳中天发行70.20万股,每股价格为人民币25.64元;向深圳佳汇发行46.80万股,每股价格为人民币25.64元,共募集资金3000万元。
随后,公司及实控人与贵阳中天、深圳佳汇就增资签署了对赌协议。
双方约定,若公司未能在2022年12月31日前向中国境内A股有权上市审核机构递交合格上市的申请材料并获得受理,或者由于公司自身原因违反届时有效的中国境内A股上市规则而导致其不能在2022年12月31日前向中国境内A股有权上市审核机构递交合格上市的申请材料,则投资人有权自行选择要求实际控制人回购或向实际控制人以外的任意第三方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公司股权以及该等股权因转增、送股等而衍生的股权。
虽然在补充协议上约定,该等条款在提出上市申请时终止,但若上市申请被否决,或者上市申报材料被撤回,则相关对赌协议条款的效力将自行恢复。
对此,公司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如触发对赌协议恢复条件,将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履行对赌条款,从而对公司股权结构、管理层和日常经营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IVD在审企业仅剩三家
随着达科为闯关失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A 股在审的IVD企业仅剩三家。
其中,英科新创、沃文特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均已过会,分别于2022年9月和10日提交注册,距今即将满两年仍无进展。另有一家丹娜生物申请在北交所上市,目前已经进入第二轮问询。
公开资料显示,英科新创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开发出了POCT、酶联免疫、生化等诊断产品技术平台,并形成了以POCT及酶联免疫产品为核心,重点发展生物活性原料、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等产品的业务布局。
2021 年至 2023 年,英科新创营业收入分别为6.06 亿元、7.81 亿元和7.82 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12 亿元、1.68 亿元和1.69 亿元,同比业绩增速分别为3.44%、50.49%、0.47%。2024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 亿元,同比增长0.70%。
其中,2021年-2023年,英科新创抗原卡等相关产品营收分别录得1,619.07万元、1.93 亿元、3338.7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67%、24.77%和4.27%。英科新创表示,公司抗原卡等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受市场需求及行业竞争影响,存在无法持续的风险。
而剔除抗原卡等相关产品后,英科新创2021 年至 2023 年营收同期分别录得5.90 亿元、5.88 亿元、7.49 亿元,其中,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36.31%。
相比于英科新创的稳健,沃文特2023年业绩出现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沃文特主要以体外诊断产品代理销售业务为主,自2010年开始才进行自主研发,如对自动化粪便分析仪等自动化诊断仪器、试剂和耗材产品的研发。
2021年-2023年,沃文特营业收入分别为4.79亿元、5.83亿元和5.63亿元,同比分别变动24.01%、24.04%、-3.43%;净利润分别为7337.81万元、7723.37万元、7602.22万元,同比变化为37.85%、5.25%和-1.57%,其中2023年营业收入减少主要是代理业务收入减少所致,包括代理的疫情相关的分子诊断产品减少。
报告期内,沃文特涉疫情相关的分子诊断相关产品收入分别为 3417.99 万元、 4009.68 万元和171.43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17%、6.91%和0.31%, 剔除相关业务后,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45 亿元、5.43 亿元和5.61 亿元, 毛利分别为2.44 亿元、2.89 亿元和3.39亿元。
今年上半年, 沃文特预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至3.1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31%至59.46%;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4.17%至47.46%。
丹娜生物在三家企业中业务规模最小。2020年11月20日,丹娜生物也曾闯关上交所科创板,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但仅两个月后就宣布撤回。
而正是这一举动,或让丹娜生物的 IPO 之旅少走了许多“弯路”。
2023年12月29日,丹娜生物转战北交所获受理,保荐机构变为招商证券。
会议指出,要抓牢安全思想认识,发展和安全是统筹的,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大家要把安全生产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履职尽责,全力筑牢安全防线。要抓细户外路线管控,进一步强化登山路口人员值守和日常巡逻,强化对驴友穿越的管理和安全提示提醒;对各个户外徒步线路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要抓实户外服务质量,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为平安武功山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了解,丹娜生物主要从事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它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0年-2023年上半年( 下称“报告期”), 公司营业收入 2.05亿元、 2.34亿元、 2.95亿元和 1.14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08.38万元、4407.28万元、4220.09万元 和 3087.73万元。
2023年以来,市场对应急业务产品(销售新冠抗原、抗体检测相关产品及服务的业务) 的需求下降。报告期内, 公司该部分产品收入分别为8661.59万元、 8117.85万元、 1.35亿 元、 329.2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2.15% 、 34.69% 、 45.78% 、 2.88%。
在一轮问询的回复中,丹娜生物披露2023年 全年 营业收入为2.37亿元,同比下降19.78%,主要系2023年市场对应急业务产品需求下降,应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所致。
此外股票配资杠杆是什么意思,康华生物、丽珠试剂等选择在新三板挂牌,为转道北交所上市做准备。